發佈日期:2017.05.03
‧【Q&A】 防曬係數是化學性的,紫外線才有的數字嗎? 物理性防曬品也會有嗎?
首先,要說明一下,防曬係數的標示有三大系統:
1.美規SPF:針對UV-B 用數字表示,台灣最高到50,以上就是50+,通常塗抹正確17以上就夠了。美國若要表示有UV-A防護,則是直接在包裝外說明,而沒符號單位。
2.日規PA+~PA++++:是針對UV-A,但通常還會加上SPF標示,且無限制,我曾看過SPF120的。這方式也是台灣最常看到的。
3.歐規Star*~****:是與SPF相同的概念,但較不精準。台灣很少看到。
而這些標準標示,對於內容物,是不會規定要純物理反射吸收防護或純化學吸收防護,只看效果而已喔!
但是,要特別注意的是,以上這些標準的測試與標示,明年起台灣也採用與世界各國一致的了。
就是不可以只有用in vitro(體外,機器測試),必須是in vivo(人體實際測試10~12人平均值)的國家認證實驗室數據,才能被接受(我們黃剛已在籌備這樣的認證實驗室了)!
最後要說明的是,一般市售防曬劑,絕大多數採用物理鈦白加上化學合成製劑混合方式,因如此才容易達到所要的SPF與PA值。沐柔/黄剛綠實驗室則是研發利用物理加上天然植萃,來達到所要的防曬效果與係數。
敬請大家期待囉!
***補充一下喔!
通常有顯示UV-A吸附的才是可以防深黑色素的生成喔!所以日系PA++++是顯示防UV-A,而SPF是針對UV-B。